自评成果

学院(学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自评成果 -> 学院(学部) -> 正文

教育学部巡礼:致力打造红头高原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高地

发布日期:2024-09-05 点击次数:

437必赢会员中心教育学部始于1938年抗日烽火中的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教育学系。2019年7月,学校整合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教育学部,同年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教育学部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学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批B-。学部设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4个本科专业;建成教育学、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12个二级学科、2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云南省唯一的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设立了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学科于2021年入围云南省一流特色学科建设计划,同时被立项为省级重点支持建设学科,心理学学科入选云南省博士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三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特殊教育专业入选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层次完整、方向齐全、培养规模大、覆盖面较广的专业、学科与学位点格局。

 

 

党建引领铸魂育人

 

 

教育学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考察调研西南联大旧址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党建为引领,遵循“大思政、大社区、大服务”理念,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以“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教育服务学生,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党支部获评省委教育工委“创一流示范党支部”,4个党支部获评校级先进党支部,1名教师获评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名教师获评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0个班级获评“省级优秀班集体”,学部团委连续3年获评学校“五四红旗团委”。

 

 

多维赋能教师发展

 

 

学部致力于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建设为首要,健全教师发展服务体系,完善教师发展的培训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着力搭建教师个人发展、学术成长、服务基础教育能力建设平台。

学部现有教职工121人,专任教师108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近60%,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34人。拥有“云南省云岭高层次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人才”等省级及以上人才称号教师30余人。教师累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20余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70余部,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教师承担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国培计划、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上百余项。教师发挥咨政功能,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政策智库报告,18篇咨询报告得到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或政府采纳。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

 

 

学部积极响应国家“双万计划”,着力打造师范类专业特色,强化学术型人才培养,全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教育学、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特殊教育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教育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居省内第一,教育学专业为云南省本科高校专业“增A去D”规划建设支持专业。

学部注重系统设计,对标金课标准,聚焦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改革,“五位一体”支撑课程建设发展。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线上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线上课程3门、混合式课程1门,线下课程7门),省级“拓金计划”课程项目2门,其他校级各类课程建设项目30余项。同时积极融合教育技术学、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发挥科技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推进20余门课程开展课程AI和知识图谱建设。





学部发挥“新文科”的理论引领作用,鼓励交叉学科建设,推进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省级“新文科”教改项目2项。获省级高校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孕育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模型,构建教学成果培育机制,获云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

 

undefined

 

 

 

一体统筹贯通培养

 

 

 

学部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全部本科专业都有对应或相近的硕士、博士点支撑。本硕博理念一体化和过程一体化统筹考量,推进了课程内容重构、学术资源共享、教学模式创新,培养了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部坚持博导和硕导为本科生授课,博导和硕导担任本科生学业指导教师。教师将学术前沿动态、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内容,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基础教育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心”“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边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等17个科研平台建设成为“科研育人”平台,吸纳本科生进入平台参与科研项目工作。贯通开设本科生与研究生科研创新训练,倡导本科生加入教师和研究生科研团队,接受科研基本功训练和科研意识塑造。学部每年举办学术讲座近40场,本科生年均参加学术讲座10场以上,本科生60%以上的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导师科研项目。学部自2023年起打通本科生直博、硕士生硕博连读通道,目前招收直博生3人,硕博连读生2人。

undefined

undefined

 

 

教学资源优化共享

 

 

学部以优质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改革,以一流教学资源条件合力支撑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培养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拔尖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世行项目”建成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学前教育实验示范中心”,资源和设备满足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小组讨论、精品录播、实践教学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需求。学部积极推进建设云南省唯一的脑认知与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围绕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传统优势,集科研、教学、实践于一体,形成跨学科研究团队,着力建成以语言学习、学习障碍、记忆、情绪、成瘾机制等教育神经科学领域的子研究基地,为师生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探索机会。


 

 

 

 

学生发展质量过硬

 

 

学部现有学生2564人,其中本科生1624人。近年来学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获省级三好生19人、省级学生干部6人、省级优秀毕业生105人。在第六届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3项,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创新展示会上获二等奖,在全国啦啦操大赛中获一等奖4次,在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技能比赛等专业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表彰65项,涵盖450人次。获大学生创新培训项目国家级项目11项,省级项目23项。

学生实践成果丰硕。“青声理论宣讲团”连续三年8次入选团中央千支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筑梦未来”志愿服务队入选团中央2022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心理方舟社团2023年获评共青团中央120个“全国高校心理健康社团”,2023年2项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入选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千校千项”项目,2022年、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连续2年入选团中央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星火志愿服务队”获2024年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

学生人才培养达成度、适应度、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外部评价和校内师生、专家内部评价和专业期末成绩为支撑,定期对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达成度评价,4个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实际表现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面向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专业对口度高,职业发展后劲足。在2021-2023年先后开展4次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98.41%的用人单位对学部毕业生的培养规格整体满意,95.24%的用人单位对学部毕业生的专业理念、师德素养满意。不少学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英国杜伦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undefined

 

放眼未来,教育学部将不忘西南联大教育薪火传承初心,致力打造红土高原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高地,为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素材来源 | 教育学部

图文排版 | 左芯月

责任编辑 | 杨丛森 李璐

终审 | 余冰释 伏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