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成果

学院(学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自评成果 -> 学院(学部) -> 正文

数学学院巡礼:潜心育人 “数”造未来

发布日期:2024-09-19 点击次数: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及重要性。
数学学院前身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是437必赢会员中心最早成立的系科之一。 86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3万余名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 目前,学院有在职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1人。 教师中有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1人,教学名师1人,文化名家1人,青年人才17人。
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2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入选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统计学”专业2021年入选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本科生1600余名。



坚持思政引领 夯实育人根基



学院以“1234”工程(1个中心统领全局,2个支部典型引路,3个行动推动发展,4个领域丰富内涵)为抓手,发挥广大师生,特别是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在思想引领、支部建设、群团建设、学生管理、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学院党委被选树为云南省高校第四批“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2022)、437必赢会员中心“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2020)、437必赢会员中心“党建带群建示范点”(2023)。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级获得“好”(2022),院党委委员崔艺瑞同志获得“云南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1)。主持党的工作创新项目2项:院党委副书记詹镇宇主持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2023)、院党委委员王天志主持中国科协“弘扬联大精神,熔铸现代师魂”(2023)。学院党建典型工作经验与中国数学会、广州大学、聊城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等20余家单位党组织进行了推广交流,示范效应良好。
学生一支部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8),获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精品案例(2018),被评为省委组织部“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2019),被选树为省委教育工委创建“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2019),其“楷木”树人工作法被选树为云南省高校“党支部典型工作法”(2023);学生五支部被选树为云南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2021),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2);学生四支部被选树为云南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2022)。
学院实行“党委委员、党支部、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五级联动机制,狠抓学风建设。通过发挥两个“教育部全国样板党支部”的示范作用、首建“西南联大数学文化馆”、打造数学文化节等举措,经过持续的引领、熏陶,学生养成了优良的学风。学生图书馆入馆率常年保持全校第一,学院升研率由2021年的8.16%升至2023年的17.92%。



创新培养模式 强化学生技能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强化师范生技能训练,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以激发兴趣、注重能力、多元培养、个性发展为宗旨,构建实施了以“基础为本,实践为翼,创新为魂”一体化培养、以“见习、讲习、实习、研习、课赛”系统化实践教学和“数学实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综合化创新教育三位一体的数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2003年创新“优生特培”模式,向全校推广为“4+2”培养模式。
同时,学院与省内9个州市县政府、玉溪一中、怒江民中和金平一中等25所中学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形成了教育实习、教育帮扶和教学研究的合作共同体。构建在校期间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比赛“查缺补漏”,外出实习检验实践教学质量“技能提升”的综合学习实践平台。
通过创新发展,学院连续在2021年、2022年两次获“教学质量提升最大”奖,并于2023年获理科学院第1名。2023年获学校“就业质量奖”。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统计建模竞赛、数学竞赛、教学技能竞赛中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00余项,获省级先进班集体16个,三好学生35人,优秀学生干部10人,优秀毕业生100人。学院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2个,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暑期优秀实践团队1个,获2023年“千校千项”大学生团队优秀实践项目1个,获2023年“镜头中的三下乡”大学生团队优秀图片团队1个,获2023年度“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立项1个。


undefined
undefined


推进教学改革 提升培养质效



学院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为根本目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效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学院有在职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1人。教师中有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1人,教学名师1人,文化名家1人,青年人才17人。在“2022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十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王守峰获特等奖(正高组第1名)、刘冰楠和杨亚平获一等奖(讲师组)、王守峰与黄炯都获优秀板书奖(全校共5名)、学院获优秀组织奖(全校5个学院获奖)。
为夯实专业基础,学院2022年首次对专业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分别增加了习题讨论课(2学时/周,1实践学分)。2007年起开始对“三基”课程之一《数学分析》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并流水化阅卷,随后向其他课程逐步推广,目前所有专业课程已全部实现教考分离模式。
目前学院有4门省一流课程(《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高等代数(1)》《运筹学》),云南省推荐其中2门课程申报国家一流课程;学院累计B级课程42门、A级课程3门,其中2023年有3门A-等级,9门B+等级,6门B等级,5门B-等级共23门课程进入B级等级。
2022年10月,数学学科入选省级一流建设学科(基础提升计划)。2024年3月,学院数学(Mathematics)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本期ESI数据覆盖范围(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数学学科共发表论文452篇,总被引频次5141次,高被引论文17篇,全球排名第381位,学院科研水平实现飞跃。
80多年来,数学学院传承并保持了西南联大办学治系的优良传统,在追求真知、和谐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中,以严谨务实、追求科学的作风,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发展形象。新的历史时期,数学学院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力推学院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素材来源 | 数学学院
图文排版 | 闫景馨 王思涵
责任编辑 | 杨丛森 李璐
终审 | 余冰释 张辰